四代火车票的时代印记
四代火车票的时代印记
四代火车票的时代印记
第一代硬板式(bǎnshì)火车票。
天山网-新疆(xīnjiāng)日报记者 逯风暴
火车票虽小,却是(shì)铁路发展的(de)缩影。从硬板票、软纸票到磁介质票,再到如今的电子客票,每一张车票都是时代的印记,记录着新疆铁路从无到有、从慢到快的蜕变(tuìbiàn)历程。
今年70岁的朱坤是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退休职工,平时(píngshí)喜欢收集一些跟铁路有关的老物件,翻开(fānkāi)他的火车票收藏本,首先就能看到小巧而坚硬(jiānyìng)的硬板式火车票。
这是(shì)首代火车票。这种长5厘米多、宽不到3厘米的硬板票,曾是20世纪50年代(niándài)至90年代人们乘坐火车的凭证。
新中国成立后,新疆(xīnjiāng)无一寸铁路。1952年10月(yuè)1日,兰新铁路在兰州(lánzhōu)破土动工。1958年12月,兰新铁路铺轨至哈密境内,新疆结束了没有铁路的历史。
1959年12月31日,哈密(hāmì)站开通,带有哈密字样的硬板票随之出现(chūxiàn)。
随着兰新铁路向西延伸,1963年1月15日,乌鲁木齐火车站(现乌鲁木齐南站)开通(kāitōng)运营。从此(cóngcǐ),火车成为新疆与国内其他省份往来的重要(zhòngyào)交通工具。
乌鲁木齐南站开通时,83岁(suì)的铁路退休职工刘学贤即在售票厅售票,她对硬板票如数家珍。硬板式火车票是按照列车类型分类提前做好制式,有普快、特快、直达和客快联合票、客卧联合票等不同组合(zǔhé),票面正面印有始发站、终点站及票价,背面钢印记录乘车日期(rìqī)与时间。硬板票上(piàoshàng)的红杠象征(xiàngzhēng)着列车的快慢,一道红杠是快车,两道红杠是特快,没有(méiyǒu)红杠则是慢车。
硬板票都是预制好的,售票(shòupiào)方式与现在不同。刘学贤回忆:“售票员坐在(zuòzài)票房里,旁边就是(jiùshì)格子墙,每个格子里装着乌鲁木齐发往全国各次列车到站的硬板火车票。根据旅客需求,我们会从票箱里取出相应的硬板车票,打上日期孔,贴上座位(zuòwèi)或卧铺票签。”
一张小小的(de)火车票,承载着旅客(lǚkè)对旅途的期待,更是乘车(chéngchē)出行的唯一凭证。“当时火车票一票难求,紧张的时候,南站广场上挤满了买票(mǎipiào)的人,有的人两三天也买不到一张票,买到票的人激动得手舞足蹈。”朱坤说。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1996年(nián)以后,软纸式火车票开始试点并(bìng)逐步推广,最终取代了硬板票。
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客运部客票管理所销售分析室主任蒋燕于1994年参加工作,她仍记得(jìde),这种车票在(zài)售票时(shí)现场打印,大大缩短了售票时间。这种印有“中国铁路”底纹的车票采用(cǎiyòng)柔韧的软纸材质,票面信息通过(tōngguò)机器打印实现标准化,车次、座位号、票价等(děng)内容清晰列示,告别了此前手工填写可能出现的字迹模糊问题。“在没有(méiyǒu)实行车票实名制的情况下,一旦丢失,旅客就无法正常乘车。”她说。
在绿皮车仍为主流的年代,软纸票(piào)的使用持续了约(yuē)20年。2007年,蓝色磁介质票开始试点使用,并陆续推广。这也是第三代火车票。带有磁性涂层的车票革新了票务系统,自动检票(jiǎnpiào)闸机得以应用。乘客无需(xū)再排队等待人工检票,只需将车票靠近(kàojìn)闸机,随着“嘀”的一声轻响,即可快速完成检票乘车,也让乘车流程变得更加便捷。在这期间,铁路12306网站和移动客户端的开通,再次提升了购票(gòupiào)(gòupiào)的便捷度,网上购票成为新风尚。
2020年,铁路系统全面推行电子客票。“电子客票是第四代火车票(huǒchēpiào)(huǒchēpiào)(chēpiào)。”蒋燕说。在电子客票时代,身份证和手机成了“移动火车票”。如今,在乌鲁木齐站,已见不到旅客手持车票的场景,都是在闸机前(jīqián)排队刷身份证或者二维码乘车。旅客在行程(xíngchéng)结束或支付退票、改签费用后,可以(kěyǐ)通过铁路12306网站和移动客户端轻松获取电子发票,并进行查询、下载、打印,纸质车票退出了历史舞台。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不管是(shì)硬板式火车票,还是电子客票,变的是火车票的呈现形式,不变的是那份对家的思念和对远方(yuǎnfāng)的向往。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