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正文

考场上的“窃听风云”

体育正文 120 0

考场上的“窃听风云”

考场上的“窃听风云”

2024年4月(yuè)23日,检察官出庭支持公诉。 你能想象吗?当你在考场上(shàng)奋笔疾书时,同一考场的(de)(de)考生却使用看似常见的橡皮擦、计算器、中性笔、口罩、水杯等工具(gōngjù)实施作弊(zuòbì)行为,上演着真实的“窃听风云”。去年,我办理了一起32人团伙(tuánhuǒ)犯组织考试作弊罪、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的案件,参与作弊的考生超400人。依法严惩考试作弊犯罪,对维护公平公正的考试秩序、培育风清气正的良好社会风尚具有重要作用,我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 2022年11月,在全国一级建造师(jiànzàoshī)考试的湖北宜昌考点,现场监考(jiānkǎo)人员发现多名考生(kǎoshēng)疑似(yísì)作弊并报案,公安机关随即立案侦查。2023年6月,涉案人员陆续被抓获,我院第一时间依法介入引导侦查。通过阅卷,我们就取证(qǔzhèng)方面提出指导侦查意见,并跟进案件进展。2023年7月至10月,考虑到案情(ànqíng)复杂、涉案人员较多,经(jīng)与公安机关协商,我院分批批准逮捕了犯罪嫌疑人刘某、叶某、杨某等人。 2023年10月(yuè),案件进入审查起诉(shěncháqǐsù)环节,为了进一步还原案件事实,我对现有证据重新作了梳理,全面细致审查了全部案件材料。经审查我发现,2021年,长期从事教育培训行业的刘某、叶某、杨某等人,得知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等考试组织作弊具有很大的操作空间和丰厚的利润,便动起了歪心思,并(bìng)逐步(zhúbù)组建起专门从事考试作弊的团伙(tuánhuǒ)。这个团伙分工明确,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fùzé),有人负责联系(liánxì)上线试图(shìtú)窃取试题及答案,有人负责购买或提供考试作弊的设备,有人负责从各地招揽考生。 从2021年(nián)起,他们对外宣称提供多个类型考试的(de)“VIP”服务,向每名考生收取2万元至8万元不等的费用,承诺不过全额退费。这种“VIP”服务涵盖(hángài)一级(yījí)建造师、二级建造师、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zīgékǎoshì)等多个类型,覆盖湖北、云南、广东等多地考点。经过口口相传和熟人介绍(jièshào),越来越多的考生找到他们。截至案发,该团伙招揽、组织参与考试作弊的考生超400人。 大型考试往往(wǎngwǎng)都会设置严格的入场安检流程、屏蔽仪器,这个犯罪团伙是如何得手的?我(wǒ)和同事综合犯罪嫌疑人供述、证人证言等进行全面分析,进一步厘清了作案(zuòàn)手法和案件证据,认为该(gāi)团伙使用的作弊(zuòbì)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考前作弊模式,团伙成员事先联系上线提前获取考试答案,使用特殊处理的纸张,将(jiāng)答案打印在准考证的背面(正面则正常打印)并发放给考生,考生佩戴专门的眼镜即可(jíkě)看见答案。另一种是考中(kǎozhōng)作弊模式,团伙安排专人将装有针孔摄像头的口罩、水杯带至考场,拍摄试卷并传输至考场外(wài)由“枪手(qiāngshǒu)”答题,并借由考场附近搭建的信号发射塔传输答案,考生则使用带有解除接收信号屏幕装置的中性笔、橡皮擦等设备,接收考场外传输的答案。 出乎意料的是,我发现该犯罪团伙使用的这些设备,有很大(hěndà)一部分是他们自行加工和改造的。为了作弊(zuòbì)成功,他们专门选择相对小型、偏远的考点,并在(zài)考试前组织集中培训,教考生如何使用设备和逃过检查。经(jīng)统计(tǒngjì),2021年(nián)至2023年,该犯罪团伙在各地组织的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等多个考试中,向考生提供和使用各类作弊器材超1000件,违法所得超400万元。 我和同事通过细致审查,逐一查明主犯层级、涉案金额、招募人员数量等犯罪(fànzuì)事实,光审查报告就写了380页、25万字。2024年3月至(zhì)5月,我院(wǒyuàn)分三批(sānpī)对31名犯罪嫌疑人以涉嫌组织考试作弊罪、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提起公诉(tíqǐgōngsù),1名犯罪嫌疑人因犯罪情节轻微、认罪态度较好且(hǎoqiě)认罪认罚、全部退赃,我院决定对其作相对不起诉处理。 该犯罪团伙为什么瞄准这些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经分析后我发现,这些考试取得(qǔde)的职业(zhíyè)资格证书含金量高,市场需求量巨大,就国家一级(guójiāyījí)、二级建造师来说,考生(kǎoshēng)如果(rúguǒ)通过考试取得相应建造师的资质,就可以成为项目经理或挂靠其他建筑公司,进而能提高工资待遇;即使不能通过,对考生而言也没有钱财(qiáncái)损失,培训机构“不过退全款”的承诺消除了考生的后顾之忧。 为(wèi)进一步净化教育培训(péixùn)行业环境,我院决定在提起公诉的同时,对叶某等28人提出从业(cóngyè)禁止的建议——刑罚执行完毕后三年或五年内不得从事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招生、培训、组织考试等相关(xiāngguān)工作,均获得法院的支持。 2024年9月23日,随着最后一份判决书的下达,叶某等21人被法院分别以组织考试作弊(zuòbì)罪、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八个月至七个月,各(gè)并(bìng)处罚金10万元至5000元,另外10人因犯罪情节轻微(qīngwēi),分别被判处拘役、单处罚金。 当案件落下帷幕,我心中的石头也终于(zhōngyú)落地。这起案件让我看到了检察机关在(zài)维护(wéihù)社会公平(gōngpíng)正义方面的重要作用,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严格依法办案,对违法犯罪行为绝不姑息(gūxī),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法律(fǎlǜ)的公平正义。我也希望每一个人都能(néng)明白,作弊行为不仅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更是对他人的不公平。学习没有捷径,试图在考试中投机取巧的人,往往只会步入歧途,远离理想的人生轨道。 (口述人(rén)单位: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人民检察院)
考场上的“窃听风云”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